5月29日,币安首席执行官赵长鹏接受Bankless专访,就加密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现状分享了独到见解。作为全球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的掌舵人,赵长鹏从监管应对、市场周期、媒体关系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了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Q:在面临西方主流媒体关于资金滥用的负面报道时,币安采取了哪些系统性措施来应对FUD(恐惧、不确定、疑虑)情绪对市场的影响?
赵长鹏:西方主流媒体对加密货币的负面报道倾向很明显,而币安作为行业龙头更容易成为FUD的目标。这其实反映出一种媒体逻辑——报道小型交易所的负面新闻无人问津,但把"币安"放在标题里就能获得更多点击量。关于种族因素的讨论,我虽然是加拿大公民,但中国背景确实常被西方媒体刻意强调。需要澄清的是,虽然币安创立于中国,但早已根据监管要求调整了运营架构,中国员工也已妥善安置。在应对策略上,我们坚持"尽可能透明"的原则,比如主动发布储备金证明报告。但透明度也需要把握边界——完全公开所有钱包地址会泄露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商业机密,既危及隐私安全,也不利于公平竞争。
Q:面对全球监管机构将币安置于显微镜下的审查态势,公司在合规策略上采取了哪些创新性举措来平衡监管要求与商业竞争力?
赵长鹏:币安始终积极参与全球监管对话,但作为行业巨头,我们确实长期处于监管机构的"显微镜"下观察。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整个加密行业与监管机构的合作日益加深(比如Coinbase、Kraken等同行都在推进合规),但这种合作反而可能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我们特别看好中东和欧洲正在推行的加密监管框架,这些区域的政策既具前瞻性又保持灵活——事实上,币安在中东和北非地区的业务增长已经印证了这一点。我们也曾探索过通过收购银行来深化合规布局,但实践发现银行业务需要应对极其复杂的属地法规,运营成本高企且风险回报不成正比。这让我们更坚定地选择在现有业务框架内创新合规方案,而非简单通过传统金融路径实现合规。
Q:从市场周期理论视角看,加密市场复苏呈现出哪些结构性特征?投资者应如何理性应对市场波动与投资风险?
赵长鹏:市场确实正在从2022年的熊市中逐步复苏,但投资者普遍存在"喜忧参半"的情绪。一个关键问题是:什么会推动下一个周期的爆发式增长?大家都在寻找答案,却没人能确定。这种不确定性或许解释了为何大量资金涌入meme币领域——至少这表明市场资金充裕,只是在等待合适的投资机会。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对市场趋势的乐观判断也可能存在偏差。因此我建议投资者在牛市中应该保持理性,只投入能够承受损失的资金,避免追逐过度炒作的项目。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记得我第一次投资股票和加密货币时就遭遇惨痛失败,这个教训让我铭记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