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的一个Token,代表着通往娱乐世界的大门,一张连接虚拟与真实的通行证。最近,币圈与电影界最受瞩目的,是新生代导演徐嘉凯率领团队推出的代币SELF(自元币)。他集结了区块链、智能合约等领域内赫赫有名的技术好手,更携手知名影人曾志伟、叶如芬,组队迎战国际市场。
区块链与娱乐的结合已不是新鲜话题,但如何创造出新的想象空间、推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商业模式,成为业界关注焦点。最近,众人的目光正聚焦在这位年轻导演徐嘉凯身上。
Q:您如何将区块链与电影结合,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徐嘉凯:简单来说,SELF计划就像一根枝梗,串联起我这几年在影像产业耕耘的果实。大学毕业后,我创办了SELF PICK影像工作室,执导了《Mr. Bartender》、《私室》等知名网络影集,都获得了高点击和好口碑。当时为了拍摄《私室》,团队打造了一间同名实体酒吧,拍摄结束后保留下来正式运营,让影迷可以追寻主角脚步,品尝剧中同款酒品。这家酒吧短短一年内就开始盈利,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让我尝到成功滋味,也埋下“沉浸式娱乐”的种子。
所谓沉浸式娱乐,就是通过无感体验,创造一个比虚拟现实更有感的娱乐世界。但这种模式面临一个难题:酒吧和影集是分离的,喜欢酒吧的人可能不知道这是导演开的,看影集的人也不一定会来消费。区块链正是串联两者的关键,SELF扮演着虚拟角色与真实世界的桥梁角色。
我们即将上映的电影《圣人大盗》,剧本就是以区块链创业为主题,同时将SELF代币延伸到线下与观众结合。这部电影不仅是区块链题材,更融合了无间道、华尔街等剧情元素,由我担任导演,并邀请曾志伟和叶如芬担任监制,可以说是线上与线下体验的集大成之作,而区块链正是完成这最后一里路的关键。
Q:在串接虚拟与真实世界方面,SELF Token有哪些具体应用?
徐嘉凯:SELF的整体概念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我们在虚拟世界(电影中)发行Token,在现实世界也发行Token,通过这种方式让观众获得第一层感知体验。第二层是串接拍摄实景,观众可以在现实世界中喝到主角喝的酒、听到电影中的配乐,并与众多品牌共创商业价值。目前已有添好运、珍宝海鲜、ZAKUZAKU等餐饮集团接受SELF支付,更重要的是威秀影城也支持使用SELF购买电影票——100 SELF即可兑换一张《圣人大盗》电影票,未来预计会有更多华语地区的影院加入。第三层是"共创"环节,作为三部曲的《圣人大盗》在首集放映后,观众将能用SELF参与电影剧情的发展。为实现这三层目标,我们组建了顶尖技术团队,包括美国奇点大学首位学员葛如钧博士、前Google软件工程师唐飞虎担任智能合约总监、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林仲生等专业人士。
Q:SELF团队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发新型态的Dapp?
徐嘉凯:SELF的概念不只是电影,为了与观众有更深层的互动,我们正在开发名为"SELFER GAME"的Dapp(去中心化应用),实现更深度的虚实结合。技术团队在现有ERC 20和ERC 721基础上,还开发了新型的ERC 860协议。ERC 20是流通货币或资产,每个代币完全相同;ERC 721则像加密猫那样,每个代币都有独特属性。而受ERC 721启发的ERC 860更加完善,具备控制和分发功能。葛如钧博士解释说,这就像每个角色分发出去后,都能拥有各自的成长空间和不同功能,但同时受到同一个母体的约束。
SELFER GAME将配合电影剧情发行各种角色卡牌,基于ERC 860协议。每个角色会有不同的成长路径、职业和等级,还能激活智能合约中的各种功能。比如拿到"资本家"角色卡牌,就能进入专属秘密景点,消费累积点数速度也会比其他角色更快。
在票务方面,ERC 20和ERC 721主要用于电影票务串接,确保持有者能够兑换电影票,并可能设置各种专属票种。此外,我们已开始筹备SELF Chain(自元链),与澳洲最大虚拟货币交易所比特兔(BitRabbit)合作开发公链,预计2-3年后正式推出,届时将扩大SELF的交易流通和跨链通行能力。
Q:您如何看待区块链对电影娱乐产业的未来影响?
徐嘉凯:对我而言,区块链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个为电影娱乐产业带来全新可能的出口与机会。SELF计划酝酿了两年,它不仅是过去经验的集大成,更是一个全新的起点。通过融合区块链,我们希望能颠覆大众对电影和娱乐的传统想象,让每个人都能借助这个机会,成为勇敢追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