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推动我们的时代?他们做了什么,如何思考?对话关键人物,记录历史底稿。本栏目将持续推出。
2022年过去了一半,关于Web3里最火的游戏应用STEPN的故事被分为两段。前半段是典型的成功故事:5个月成长为独角兽,接近百万日活跃用户,市值突破10亿美元,获得红杉资本、币安等明星投资机构的青睐。
而后半段则更具戏剧性:5月27日,团队发布《关于清查中国大陆账户的公告》后,市场谣言四起,"STEPN大陆团队办公室被端"的传言导致治理代币GMT一度暴跌40%。在唱衰声中,许多观察者认为STEPN即将落幕。然而在资深玩家看来,真正落幕的是一场项目方与投机者的博弈大戏。
4月起,大量资金玩家涌入市场,包括工作室、鞋商和币圈矿老板,将灰鞋价格推高至40BNB(约15600美元)。这种疯狂涨势引发了强烈的FOMO情绪,投机者蜂拥而至,甚至宣称"四天回本"。资深玩家Shaq表示:"STEPN认为这威胁到了普通玩家和项目本身,因此采取了一系列打压措施。"
4月28日,STEPN在Solana链高涨时推出三倍生产活动,同时将鞋子生产成本从200GST改为200GMT,导致GST暴跌、GMT暴涨。次日又调整为100GST+100GMT,让投机者再次蒙受损失。多位观察者推测,这可能是后来投机者转向做空的原因。
项目方的干预引发了关于"权力过大、背离Web3去中心化精神"的质疑。同时,STEPN还遭遇了水军攻击、"帮信罪"指控,以及2500万次DDoS攻击,导致网络堵塞和用户收益损失,进一步动摇了市场信心。
面对这些质疑,STEPN联合创始人Jerry在6月接受了专访。这次对话探讨了产品的成功密码、行业贡献,以及"去中心化"社群自治的实践可能性,同时也直面了关于"庞氏"质疑的尖锐问题。
Q:作为Web3企业如何平衡合规要求与用户服务?关闭特定市场时面临哪些决策考量?Jerry:需要澄清的是,并没有监管部门主动找我们,这些决策主要源于我们的自我审查。实际上,许多传统Web2平台和大公司也面临类似的合规挑战。我们的原则是在确保合规的前提下提供服务,当某些市场的监管要求暂时无法完全满足时,我们会选择暂停该地区的服务。
Q:创始人面对产品无法服务特定群体时,如何处理情感与商业逻辑的冲突?Jerry:作为在中国大陆出生成长的华人,看到我们的产品无法服务中国用户,这种感受确实很沉重。但商业决策需要基于合规前提,我们选择了暂时关闭部分市场。这种情感与理性的拉扯,是创业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Q:市场波动对用户参与度和项目声誉的影响机制是怎样的?Jerry:短期来看,市场波动确实对我们的用户活跃度和品牌口碑造成了负面影响。但从项目长期发展的角度考量,这些调整是必要的战略选择。我们必须在短期阵痛和生态健康之间做出权衡,虽然决策过程艰难,但这是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Q:用户结构变化如何影响加密经济模型的稳定性?Jerry:中国大陆地区用户虽然占我们用户总量的比例较小,但公告后的分析显示,其中部分大额投资者的集中抛售行为可能引发市场雪崩效应,包括价格波动和情绪传导。叠加整体市场下行趋势,确实对我们的短期表现造成了压力。
Q:如何看待加密市场中做空行为对项目发展的影响?Jerry:我们确实关注到做空行为的存在。从本质上说,做空是市场长期存在的一种机制,并非新鲜事物。但作为项目方,我们自然不愿看到这种情况发生——当投资者建立空头头寸后,往往会刻意制造负面舆论以推动价格下跌,这是市场机制下的必然现象。遗憾的是,我们对此难以干预,而且观察到几乎所有热门项目都会面临类似的挑战。
Q:对抗市场操纵行为时如何平衡干预力度与去中心化原则?Jerry:确实我们常被批评"干预过多",但我不认为进行价格操控是有意义的,事实上我们从未这样做过。我们的干预始终聚焦于对抗那些纯粹投机、试图操纵STEPN市场的资金玩家。在实际运营中,团队经常面临艰难抉择:是放任市场自由发展,还是主动介入调控?从短期利益看,自由市场确实能带来更高收益——交易量越大,我们收取的手续费就越多。但从生态长期健康发展来看,适度的干预是必要的。
Q:早期去中心化决策机制的实践难点是什么?Jerry:每个用户的立场都不同,甚至相互冲突,很难在早期通过单一立场形成有效投票。现阶段仍需由团队主导规划和决策,待产品稳定后,我们期待将治理权完全移交给社群,但时机尚未成熟。这不仅是团队的学习过程,也是与社群的共同成长——在Web3中,每个用户既是参与者也是所有者,需要一起构建社群和产品。
Q:如何界定加密经济模型中的规则制定与临时干预?Jerry:规则是我们提前发布并固化在白皮书中的机制,确保用户能清晰预判特定条件下会触发的操作。而临时干预则是未经充分预警的直接介入。虽然从项目长期健康发展的角度,我们无法完全排除未来必要的调控,但会尽可能延长通知周期,让社群有足够的缓冲时间适应变化。
Q:项目方应如何建立与加密社区的有效沟通机制?Jerry:在项目早期,我每天都会花至少一个小时在Discord上与社区成员直接交流,这种近距离互动让社群感受到我们的诚意。这种高频沟通确实在项目快速成长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项目发展,我们发现社区意见逐渐多元化,难以满足所有人的期待。现在我们采取的策略是持续关注和收集社群反馈——对于有价值的建议,我们会快速响应并落实到产品改进中;而对于那些情绪化的攻击性言论,则尽量保持理性不受干扰。我认为项目方的激情应该聚焦在产品开发和生态建设上,而不是陷入与社群的对立情绪中。
Q:如何通过产品设计实现Web2用户向Web3的自然迁移?Jerry:我们主要通过两个维度来实现这种自然过渡。首先是在用户体验层面,我们设计了无感知的Web3入门流程——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学会创建钱包、购买代币和NFT,完全感受不到技术门槛。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设计理念是我们产品体验的核心追求。
更重要的是Web3特有的激励机制。我们观察到,代币经济学产生的内在驱动力能让用户保持长期参与热情。平台上有大量用户从注册第一天起就持续活跃至今,这种持续性在传统Web2产品中很难实现。Web3的经济模型不仅降低了用户入门门槛,更重要的是创造了持续参与的动力,这个特性对我们来说非常关键。
Q:GameFi产品的核心价值重构如何平衡游戏性与金融属性?Jerry:GameFi的金融属性往往过于突出,导致许多人仅仅为了打金而参与。我自己体验过Axie,发现它并不好玩。这揭示了一个悖论:如果游戏足够有趣,根本不需要引入GameFi;但如果游戏本身缺乏趣味,GameFi中的“游戏”意义又何在?最终只会沦为纯粹的赚钱工具。
我和Yawn思考过,是否可以将这种模式的精神内核移植到其他领域,比如运动。运动本身就能带来快乐,这种快乐是有意义的。如果以运动为载体,既能保留激励机制的吸引力,又能让参与者在过程中获得真实的愉悦感,或许能打破GameFi的僵局。
Q:加密创业者如何把握市场窗口期实现产品快速迭代?Jerry: 关于牛熊市的策略,Yawn考虑得更多,而我更崇尚效率优先。对创业团队而言,信心的建立至关重要——它源于产品能否快速落地、用户体验是否出色、用户反馈能否及时转化为改进、以及用户规模能否持续增长。这些正向循环会不断强化团队的信念,形成"一鼓作气"的势能。
Q:Web3应用如何构建可持续的经济生态体系?Jerry:我们最重要的贡献是为整个区块链行业带来新用户,推动整个生态在未来实现爆发式增长,就像当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爆发依赖于3G/4G网络建设和智能手机普及一样。链游只是Web3的一个分支,我认为Web3的核心在于两点:一是将资产和权力真正归还给用户,二是要具备实质性的核心功能,而不是沦为单纯的金钱游戏。能做到这两点,就是一个优质的Web3应用。
Q:如何通过数值设计实现加密经济系统的动态平衡?Jerry:以双胞胎概率为例,用户在铸造鞋子时有一定几率同时获得两个鞋盒,这个设计本质上是基于对人性的洞察。关键在于通过数值体系精确控制概率——概率过高会导致物品泛滥,破坏稀缺性;概率过低则会让用户失去参与动力。因此,找到合理的概率区间至关重要,这需要动态平衡经济系统的供需关系,既要维持用户的新鲜感和获得感,又要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性。
Q:加密项目如何处理外界对其经济模型的庞氏质疑?Jerry:这种经济架构在Web3领域其实很常见。判断一个模型好坏的关键在于产品是否真正创造价值。我们确实帮助了大量用户学习和进入Web3世界——要知道,传统方式即使用户投入大量资金,也可能无法完成从Web2到Web3的转化。我们并不认同庞氏的说法,这本质上是一种结合代币经济学的用户增长策略。比起争论是否庞氏,我们更关注如何持续优化服务体验。
Q:加密项目方如何处理社区治理中的多元利益冲突?Jerry:社区里每个用户都有不同的立场——有的买了鞋,有的没买;有的买了很多鞋;有的靠运动赚钱,有的靠mint赚钱;还有机构用户等等。这些立场往往相互冲突,很难在早期通过单一立场形成有效投票决策。阶段,我们认为要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治理确实很有难度。
Q:加密创业者如何保持产品纯粹性与商业扩展性的平衡?Jerry:一个App应该保持足够尖锐和纯粹的功能定位,过度复杂化并非好事。我们会在去中心化交易所(DEX)、NFT市场等业务上独立发展,通过孵化更多优质应用来实现生态扩展,而非将多元化功能堆砌在同一产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