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加密市场持续走牛,除了A16z等知名机构大举布局外,Hashed和Animoca Brands等新兴投资机构也崭露头角。Hashed虽然在Terra事件中遭受重创,但此前仅用三四年时间就将管理规模从70万美元扩张至数十亿美元,围绕Terra公链建立了完整的投资生态。Animoca Brands则专注于NFT和游戏赛道,通过战略性投资构建起的加密娱乐版图。
Old Fashion Research(OFR)借鉴了类似的投资策略,采用投资、孵化与并购相结合的方式,在为项目赋能的同时获取用户、流量和流动性。成立仅一年左右,OFR已投资40多个项目,并于今年5月推出1亿美元风险基金,LP包括韩国游戏巨头Wemade旗下Wemix平台、前币安CFO周玮、滴滴天使投资人王刚等知名投资方。
,BlockBeats专访了OFR创始合伙人Ling,深入探讨了该机构的投资策略、全球新兴市场布局,以及Web3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等热点话题。
Q:作为Binance前核心团队成员,您在创立OFR时如何构建其独特的投资生态体系?
Ling:我在2018年3月加入Binance时,正值Binance Labs成立初期。2018年我们主要进行行业生态布局类投资。2019年中旬,我们注意到全球新兴市场的机会,开始主导Binance的战略投资与并购工作。在短短半年内,我们完成了包括印度最大P2P交易平台WazirX、印尼合规交易所TokoCrypto、国内最大DApp数据平台DappReview等7-8个重要收购案,并战略投资了海内外媒体和其他战略标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2019年对FTX的股权投资,当时Binance是FTX唯一的外部股权投资人,后来也以可观估值实现了退出。
2021年夏天,我们几位合伙人决定共同创立Old Fashion Research(OFR)。我们已经投资了40多个项目,投资组合具有全球化特征。除欧美、东亚等成熟市场外,我们特别关注拉美、非洲、东南亚、印度等新兴市场的投资和孵化机会。这种全球化布局策略,结合我们在Binance积累的战略投资经验,构成了OFR独特的投资生态体系。
Q:Binance的战略投资经验如何塑造OFR作为科技金融集团的定位?
Ling:在Binance从事战略投资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成功的投资机构必须具备的生态赋能能力。Binance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其平台、网络和资源能为被投项目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这也促使我们在创立OFR时,就确立了不同于传统Crypto Fund的定位——我们要向Tech Finance Group(科技金融集团)的方向发展。
具体来说,OFR的业务分为两大板块:一是能够持续产生现金流并具备生态赋能能力的业务板块,包括用户、流量及其他产品服务的支持;二是投资板块,二者相辅相成。我们的投资业务又细分为三个方向:首先是常规的直接投资,另外两个则是我们重点布局且独具特色的领域。
第一个特色方向是并购(M&A)。这是我们团队在Binance时期就积累丰富经验的领域。比如我们基金的策略顾问、前Binance CFO Wei Zhou,正担任菲律宾最大合规交易所Coins.ph的CEO。这个标的正是我们在创立基金期间,与传统金融机构的buyout fund共同完成的收购案例。该交易所在菲律宾拥有约1600万注册用户,将成为我们在东南亚最重要的生态合作伙伴。我们仍在持续寻找战略性标的,主要围绕流量入口和流动性两个维度进行布局。
第二个特色方向是孵化。不同于其他基金浅层次的孵化支持,我们会选择那些具有长期潜力、战略价值显著的赛道,通过全资或合资形式进行深度孵化。我们手头有四个孵化项目,涵盖DeFi、GameFi和Metaverse等领域。我们的孵化不是简单的资金支持,而是从团队搭建、产品设计、Token经济模型打磨到后期BD融资的全流程深度参与。
通过这种战略并购和重点赛道孵化的方式,OFR希望构建一个资源生态平台,为未来的投后项目提供更的赋能支持。
Q:在Web3领域,如何通过并购与孵化建立超越传统VC的竞争优势?
Ling:我们早期曾将OFR对标DCG或高瓴资本这类全产业链布局的基金模式——既拥有实体业务板块,又配备完整的投资策略。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当我们在特定产业链或赛道看到机会时,更倾向于通过资源整合构建垂直平台,甚至采用自营模式。这种思维很大程度上源于团队的战略投资基因,比如交易所背景的基金在谈判中往往具备更强筹码,因为自有生态能提供额外赋能。这也解释了为何我们自立门户后始终重视业务能力的建设。
我认为Web3基金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资金,更在于生态资源的厚度。理想的加密基金在完成首期募资后,后续完全可以依靠生态内产生的现金流实现自给自足——通过业务赋能形成闭环,同时具备灵活的流量调度能力。这种生态吸引力对项目方而言极具价值。因此我们从创立之初就明确:单纯扮演资金方角色远远不够,必须同步构建繁荣的生态体系。
Q:传统投资机构进军Web3面临哪些结构性挑战?
Ling:这个行业一直在颠覆传统,VC领域最显著的自发性变革是投融资关系的重构——这种变革正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自然演进,而非人为设计。
传统VC进入Web3时面临更严峻的竞争格局:对手不仅是原生Crypto Fund,还包括交易所系投资机构和公链生态基金。例如,公链基金会能为其生态项目提供精准资源支持,这使得单纯依靠资金优势的传统VC难以建立护城河。
Web3投资的另一特点是门槛降低。KOL或资深收藏家凭借行业影响力和资金即可参与投资,甚至通过Venture DAO集体决策。过去仅对专业机构开放的投资机会,正逐渐向公众开放。但这也意味着,专业Web3 VC的竞争将愈发激烈,项目方对投资机构的赋能要求会持续提高。
Q:Web3投资的三大核心特征及其对项目评估的影响Ling:在Web3领域做投资,资金并非最稀缺的资源。项目启动资金的募集方式其实非常多样化,这与其他行业有很大不同。其次,Web3项目普遍拥有自己的Token经济模型,这就要求我们在前期投融资决策时必须更加注重战略性的设计。比如很多项目在早期融资时会有意识地控制Token出售比例,避免为短期融资而过度释放Token,因为这可能在未来二级市场形成抛压。最重要的是,Web3地提升了用户的贡献值和话语权。因此很多项目方更倾向于将Token分配给能为生态创造价值的早期用户,而非全部用于融资。这种模式不仅增强了社区粘性,还显著降低了获客成本。
Q:Hashed与Animoca Brands的成功经验如何启示OFR的生态构建?
Ling:我很欣赏韩国的Hashed,虽然他们因Terra事件受挫,但他们的成长路径很有启发性。这个基金最初仅以70万美元起家,没有对外募资,专注于早期项目的深度孵化和绑定,提供从项目设计、融资到上交易所的全流程服务。他们成功抓住了Terra和Axie Infinity两大机会,短短三四年内就将AUM从70万美元增长到几十亿美元,并围绕Terra生态构建了投资策略。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Animoca Brands,他们围绕NFT和游戏领域构建投资版图,并基于生态资源优势进行战略部署。这种"投资构建生态-业务持续赋能-反哺投资"的闭环路径,正是我们希望借鉴的模式。
Q:在Web3领域如何通过生态构建实现流量、用户与流动性的三维赋能?
Ling:从本质上看,我们对投后项目的赋能主要聚焦两个核心维度:用户流量和流动性。
在用户流量方面,我们通过战略布局全球关键市场来构建入口。例如在东南亚,我们与头部交易所建立了深度合作;在巴西和非洲孵化了本地化流量入口项目;同时与海外大用户量钱包达成战略合作,这些举措都能有效帮助项目完成冷启动和用户增长。
流动性赋能则采取双轨策略:中心化方面,我们与多家交易所保持紧密合作;去中心化层面,则持续在主流公链生态中孵化DeFi项目,为未来投后项目搭建流动性基础设施。这种三维赋能体系既覆盖短期需求,也为长期生态建设奠定基础。
Q:南半球战略:新兴市场投资的差异化布局逻辑Ling:我们内部有一个南半球战略,将投资和孵化重点放在拉美、非洲、东南亚和印度等新兴市场。每个市场都有其独特性,所处的加密发展阶段也各不相同。
以拉美为例,底层基础设施尚未成熟,还未涌现出顶尖的本土团队,市场发展阶段类似东亚2018-2019年的状态——用户基础交易需求尚未被充分满足,法币入金仍是主流,更复杂的交易产品仍有空白。因此,我们在巴西投资了两个项目:一是当地最大游戏公会DUX,将其视为流量入口而非单纯打金工具;二是获得巴西7张ETF牌照之一的区块链教育平台,未来可通过内容渠道发行投资产品,这与我们捕获用户和流量的核心策略高度契合。
非洲市场同样遵循流量优先逻辑,但移动支付渗透率已远超外界认知。我们投资了由币安前投资总监创立的法币钱包Nestcoin,并与其联合孵化了尼日利亚最大打金工会MVM。
相比之下,东南亚市场更为成熟,尤其在GameFi领域,受Axie Infinity和YGG等标杆项目影响,用户教育程度较高。因此我们围绕GameFi、SocialFi和Metaverse展开应用层投资,这与拉美、非洲的基建+流量策略形成差异化互补。
Q:印度市场保守投资策略背后的监管与生态考量
Ling:我们从去年开始就持续关注印度市场,特别是在Binance收购加密交易平台WazirX时表现出浓厚兴趣。不过我们的投资策略与其他机构有所不同。观察到印度对加密货币行业的监管日趋严格,但针对创业者的政策仍不明朗——现有监管主要集中在交易所层面,创业者面临的政策环境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在创投环境方面,我们发现印度本土投资机构对Web3领域的热情不高,当地创业者普遍持保守观望态度。相比之下,印度传统互联网巨头和其他行业的寡头企业反而在积极探索Web3领域。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在印度的策略更侧重于发掘优秀开发者,参与当地的Web3开发生态建设。在监管政策尚未明朗的背景下,我们的投资会保持相对谨慎的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会完全停止在印度的投资活动。
Q:Web3投资组合中的赛道布局逻辑与元宇宙价值重构
Ling:我们的投资布局相对开放,覆盖从基础设施到应用层的多个领域,包括Layer1、Layer2以及DeFi等方向。在应用层,我们重点关注NFT、GameFi和Metaverse这三个领域,我们认为未来可能会有一个新的概念来整合这三者。许多NFT项目已经融入了GameFi的设计元素,而一些NFT项目也在布局元宇宙的蓝图,因此我们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赛道。
元宇宙这个赛道尤其有趣。自去年以来,元宇宙的概念虽然火热,但大家的理解各不相同——有人将其视为虚拟地产交易,有人认为是沉浸式游戏,也有人想象成《头号玩家》中的虚拟世界。在我们看来,元宇宙更接近于Web3环境下构建的新一代互联网,用户的资产、信息和交易都能在其中自由流动并市场化。
此外,我们也注意到许多Web2时代积累的技术,在传统互联网中未能充分展现价值,但在元宇宙中有望被重新挖掘。比如AR/VR技术,过去在消费端的应用较为有限,但在Web3元宇宙中,它们与NFT、Web3 ID、链上资产等结合后,可能会自然形成更丰富的应用场景,帮助用户构建虚拟身份和社交关系。
我们还关注一些新兴领域,如SocialFi、DAO等新型组织形式。我认为下一波Web3的爆发可能会集中在社交领域,因为无论是技术成熟度还是市场教育,都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Q:Genopets案例揭示的Web3项目阶段性成功法则
Ling:我们通常不会用"最成功"来评价项目,因为Web3项目的成功往往是阶段性的。许多明星项目可能一夜之间就面临转折,这既源于市场的快速变化,也可能因为项目本身存在未经验证的设计缺陷。
OFR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Genopets——Solana链上首个Move to Earn项目。早在市场还聚焦Play to Earn时,我们就看中了他们M2E的创新理念。投资后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投后服务:从零开始重构其代币经济模型;协调FTX、Bybit和MEXC三家交易所同步首发;促成其与巴西、非洲游戏公会的战略合作。这种从投资到深度参与的"0到1"全程赋能,正是OFR的特色投资风格。
Q:GameFi项目经济模型可持续性与Web3价值创造机制
Ling: Genopets与常见的M2E项目存在显著差异。项目初期我们就刻意强化游戏化设计,这为后续场景扩展和Token用例的丰富预留了更大空间。从实际体验来看,玩家与宠物的互动机制也植入了大量游戏化元素。
未来发展方向上,Genopets既可能向健身运动领域延伸,也可能通过构建完整的世界观叙事来深化游戏体验。这种延展性既包含软件层面的功能拓展,也不排除引入硬件设备的可能性。
关于GameFi项目的经济模型,我认为不能简单以"庞氏"定性。关键在于项目能否建立有效的应用场景来支撑Token消耗,并设计外部收入机制。Web3项目的成功往往具有阶段性特征——当经济模型与业务发展阶段匹配时,项目就能持续迭代;当用户增长或产品迭代放缓时,模型就可能面临调整压力。这个规律不仅适用于GameFi,许多DeFi项目同样遵循类似的演进逻辑。
Q:熊市周期中的Web3投资机遇与IP价值重构
Ling:从投资角度来看,熊市反而是最理想的时机。我们在2019-2020年市场低迷期完成了大量投资,那时项目团队更理性,估值也更合理。这轮熊市给我的感受比上一轮温和许多,最显著的变化是:虽然市场情绪低迷,但Web2领域对Web3的兴趣反而在激增。
与2017-2018年周期不同,这次涌入的不只是互联网创业者,还包括消费品、科技等行业的巨头企业。我们看到耐克、星巴克等品牌都在积极布局NFT和元宇宙赛道。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尽管市场遇冷,但新成立的Web3基金数量却在持续增加,包括原生加密基金和传统投资机构设立的Web3部门。
这种趋势背后反映的是行业底层逻辑的变化:Web3正在从边缘创新走向主流应用。大公司的入场不仅带来资金,更重要的是推动行业基础设施和商业模式的成熟。对于投资者而言,现在正是布局那些具备长期价值创造能力的项目的黄金窗口期。
Q:Web3社交领域爆发预期与原创IP的价值重构
Ling:除了社交领域可能迎来爆发,我认为未来还会涌现更多原创性IP。Web3已经形成了一些小众但价值巨大的社区生态——无论是NFT还是Token市场都验证了这一点,有些市值数十亿美金的项目,链上用户可能仅几千人。比如NFT收藏品系列,一万个持有者就足以推动价格并支撑整个品牌价值。
另一个重要趋势是元宇宙中的原创IP虚拟偶像。这类项目能精准触达特定受众,通过资产端和数据端的创新结合持续迭代,其成本远低于传统重金打造IP的模式。更重要的是,Web3资产的延展性极强,无论是叙事维度还是与其他资产的交互组合,都为IP从诞生到商业化提供了多元路径,蕴含着巨大的价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