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coin创始人Juan Benet谈Web3:从数据主权到互联网国家的未来

本文由深潮 TechFlow 志愿者 0xz 整理编译自 Delphi Podcast 对话协议实验室创始人兼 IPFS、Filecoin 创始人 Juan Benet。在对话中,Juan 深入探讨了 Web3 的本质及其潜力。他认为 Web3 不仅仅是关于所有权,而是实现了"读/写/信任"的范式转变。未来,软件可能替代经济系统和法律,权利、契约、社会财产都可以被编程。Juan 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未来可能会诞生第一个互联网原生国家,人类将逐渐过渡到以地球公民为主要身份的世界,国界将随之淡化。

image.png

Web3 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了一种可验证的方式来保障个人权利不可侵犯。与 Web1 和 Web2 不同,Web3 应用程序具有更强的适应力和可靠性,能够创建基于自由和公民权利的信息平台。NFT 的兴起正是这种开放金融体系的结果,它创造了更加民主化的经济模式。

的社交网络是高度集中控制的系统,而 Web3 的社交网络将避免被完全审查或监视的风险。随着 AR 和 VR 等新计算界面的普及,Web3 开发者需要加快步伐,否则可能错失发展机遇。Juan 建议在未来 3-5 年内大力投资去中心化的 Web3 体验创造。

在技术层面,IPFS 提供了一种去中心化的内容处理方式,而 Filecoin 则构建了去中心化的存储网络。Web3 的经济价值更多地流向构建服务和创造价值的参与者。Filecoin 即将推出的虚拟机(FVM)将实现对其存储数据的计算能力,这将为 Web3 带来更多可能性。

Q:回顾您从计算机科学学生到互联网公民的成长历程,哪些关键经历塑造了您对技术与社会的深刻洞察?
Juan Benet:我的成长经历与传统科技行业从业者有很大不同。作为在墨西哥和拉丁美洲长大的计算机科学学生,我从小就沉浸在互联网中,通过制作网站和游戏深入编程世界。这种跨文化的技术启蒙让我很早就意识到,技术发展与社会进步密不可分。  

我对历史的兴趣也深刻影响了我的视角。纵观人类文明,尽管存在周期性的动荡,但生活质量的整体提升始终与知识技术的突破同步。这种观察让我成为一个坚定的技术乐观主义者——我相信加密技术和Web3正是解决系统性问题的下一代方案。  

互联网公民的身份认同同样关键。虽然网络存在错误信息,但这并非互联网独有的问题。纵观人类传播史,虚假信息始终存在,而互联网带来的进步远大于其缺陷。这种认知让我专注于如何通过技术架构(比如可验证的权利体系)来强化网络的积极价值,而非陷入对负面效应的过度担忧。

Q:面对Web2巨头的垄断格局,您如何评估去中心化技术改变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可行性与风险?
Juan Benet: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从发展态势来看,虽然挑战巨大,但相比10年、20年前,技术变革的条件已经成熟许多。当然,阻力依然存在——既得利益集团会竭力维护现有格局,他们掌握着传统资源,试图延缓这场变革。对他们而言,权力下放和去中心化的全球网络确实构成重大威胁。但对我个人来说,这正是最令人兴奋的技术挑战。

历史上有许多超前于时代的创意,有些失败了,有些则在后来者手中获得成功。Web3领域正在将数十年前的理论构想变为现实。过去这些想法只能停留在纸面,而现在借助Web3的技术架构,它们正在真正落地生根。这种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突破,本身就是一场激动人心的革命。

Q:您如何重新定义Web3的本质特征?为什么说其核心价值超越数据所有权的范畴?
Juan Benet:我的观点与主流叙事有所不同。Web3最根本的变革并非数据所有权,而是互联网能力的整体进化——正如"Web1是只读的,Web2是读/写的,Web3是读/写/信任"的框架所揭示的。所有权只是技术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而非本质。  

Web3的突破性在于它首次通过密码学验证的方式,在代码层保障了个人权利的不可侵犯性。这意味着没有任何个体或平台能否认你的基本权利,这种特性将催生全新的经济模型。例如,人们可以构建与所有权无关的价值分享结构,或是通过工作量证明建立参与者间的动态关系模型。  

更深层的变革在于,Web3重构了互联网的基础设施逻辑。它提供的不是简单的资产归属,而是创造了一套可编程的权利执行系统。从人权视角看,这种通过代码固化的权利保障机制,远比传统法律体系更难以被篡改或剥夺。这才是Web3最革命性的价值所在。

Q:Web3原生平台如何通过协议设计重构数字社会的治理规则?其对民族国家体系可能产生何种颠覆性影响?
Juan Benet:Web3的所有原生创新,包括所有权等概念,本质上都是关于建立新型产权生产力的发明。未来,基于Web3构建的软件可能会替代传统法律和经济系统。当人们能够开发可编程设备时,同样也能创建可编程协议和合同,这将使我们能够重新定义社会契约和权利结构。

Web3的创新带来了第一个互联网原生国家出现的可能性。虽然这个愿景的实现需要很长时间,但Web3确实具备这种变革潜力。在传统世界中,多个国家的融合几乎不可能实现,而Web3为世界各地的人们跨越国界、创建无冲突的数字国家提供了技术基础。

如果没有Web3,这种设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在Web1/2时代,互联网最终因平台运营位置的不同而变得支离破碎。虽然科幻作品中早有"赛博空间"和"元宇宙"等概念,但我们从未真正将这些虚拟空间视为具有独立管辖权的实体。

通过Web3和加密技术,我们获得了创建合同和建立法律基础的基本能力。有了这些基础,就能构建相应的经济体系,这就是加密货币和各种数字资产诞生的原因。这些基础组件为更大规模的创新奠定了基础。虽然尚不清楚是否会立即出现互联网国家,但传统民族国家理论中的要素——如联合国承认、领土主权等概念——在数字世界中可能需要重新思考。当人们对物理土地不再感兴趣,或者数字国家不需要军队保卫时,现有的国家体系将面临根本性挑战。

Q:Web3技术将如何重塑消费者数字生活的底层逻辑?请以社交网络和数字资产为例说明其颠覆性价值
Juan Benet:NFT的崛起是一个绝佳案例,展示了去中心化经济带来的变革。当艺术创作与开放金融工具相结合,催生了2D和3D NFT生态的繁荣。这使全球大量创作者能够依靠艺术谋生,通过NFT获得稳定收入,以传统经济体系无法实现的方式追求创作激情。

在社交网络领域,Web3将带来根本性改变。的社交平台是高度中心化的系统,由单一实体强制推行特定价值观,并受到所在司法辖区的严格监管。未来,社交网络可能更像电子邮件系统——任何人都能自由表达观点,无需担心审查或监视。Web3环境允许任何人构建元宇宙空间,无论是社交聚会、游戏还是艺术展览,都能实现全球无障碍连接。这种开放性需要大量创作者参与构建,而NFT经济模型正好为此提供了可持续的激励。

Q:Web2算法体系存在哪些结构性缺陷?Web3如何通过技术架构实现权力重构?
Juan Benet:如今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社交网络及其算法会导致信息流以某种方式泄漏隐私。同时,Web3和加密货币的出现也让部分互联网用户开始反思这些问题。最终,人们会选择那些更便捷、体验更好的解决方案,而在Web2时代,这意味着极其昂贵的用户体验成本。

像Facebook和Twitter这样的平台是Web2发展的必然产物。但随着人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能够熟练使用各类平台,并通过新的经济模型支持创作,在Web3中创造高品质体验将变得更加容易。消费者未来可能会面临这样的选择:是选择Facebook这类封闭式花园体验,还是选择去中心化但用户体验可能较差的Web3应用?因此,Web3必须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关键在于如何降低开发者在Web3中打造出色体验的成本和难度,从而改变系统构建方式和经济模型,这是Web3能否普及的关键。

在Web3虚拟环境中,开发者可以创造更流畅、高质量的体验,而不是强迫用户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如果这个设想正确,我们将看到更多元的网络生态;否则可能会迎来一个更加中心化、生产成本更高的元宇宙。我们不应期望用户基于中心化或去中心化程度来选择日常应用,人们通常更看重便利性而非安全性或隐私。虽然已有部分社区因重视安全和隐私而选择特定应用,但这类用户群体规模仍有很大增长空间。

我们建立的计算基础设施如今已非常,应该合理限制中央集权控制的协议,将人权确立为代码和协议的核心部分。最好的方式就是激励更多开发者、建设者和创造者共同构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Q:Web3如何突破数据孤岛实现跨平台价值流通?请以NFT和社交关系链为例阐释其技术实现路径
Juan Benet:我们已经在积极探索这一领域。构建一个计算基础设施,让各种关系和信息片段能够被不同类型的应用程序轻松访问,并最终由用户控制访问权限,这具有巨大的潜力。Web3的核心目标正是实现这一点,它比Web1或Web2更能推动这一愿景的实现。

以NFT为例,它们代表了高价值的交易场景。人们正在创建与绘画、3D房间、游戏、电影或歌曲等相关的数字资产,这些资产的交互可以独立于特定的应用程序。你可以使用不同的NFT浏览器,或在NFT之上构建多种应用程序。这种模式使得资产变得可编程,并能被不同类型的应用程序使用。当然,系统的广泛采用还取决于交易成本。

,我们尚不能在Web3中构建像Twitter或Facebook这样的平台。但随着成本的降低,我们可能会看到可移植且独立于应用程序的社交关系链。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社交网络的行为和兴趣图谱高度依赖于用户画像。Twitter的粉丝与Facebook的粉丝不同,而Facebook的粉丝与TikTok的粉丝也可能不同。我们需要更开放的版本或更高的可移植性,比如能够复制内容或开发跨平台的算法,例如:“如果你在这个平台上对某人的内容感兴趣,你可能也会对他们在其他平台上的内容感兴趣。”

另一个例子是照片——无论是个人、家庭还是旅行风景照片。这是一个应该支持多种应用程序的领域。此外,游戏中的角色和资产的可移植性也是Web3长期以来的梦想。虽然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时间,但它将带来更的游戏经济。,参与一个游戏世界通常无法与其他游戏世界互动,成本极高。可移植性将是整合这些虚拟世界的有效方式。

Q:面对Web2既得利益集团的技术压制,Web3如何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用户体验护城河?
Juan Benet:这主要取决于用户入口的控制权。浏览器和手机应用商店是主要的用户入口,而集中化的平台参与者正利用其对计算平台的控制权引导用户流向。虽然2005-2010年间用户可能感觉相对独立,但现在全球20-30亿互联网用户已经习惯了被引导的在线体验。

Brave浏览器的快速增长就是个典型案例,它证明了用户对流畅、可切换计算平台的渴求。我认为随着AR/VR等新型计算接口的普及,这种局面将被彻底改变——这也正是我们需要警惕Facebook在AR/VR领域领先地位的原因。他们可能试图构建一个高度控制的虚拟世界。

解决方案是在未来2-3年内,集中资源打造以去中心化Web3为导向的下一代体验。这也是监管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像Oculus这样的优质硬件体验证明,优秀的用户体验是可以实现的,关键是要确保其底层架构是开放和去中心化的。

Q:在Web3社区认同构建过程中,如何平衡数字公民身份与传统地缘政治的关系?
Juan Benet:纵观历史,特别是近几十年,人类交流已主要发生在互联网上——无论是通过邮件、社交媒体还是其他数字渠道。加密技术正在创建一个基于智能合约的新管辖层,以及一个可跨国流动的数字资产经济体系。人们的工作、购房等传统活动正逐渐被互联网原生的等价物所替代。

这些数字资产可能带有地域特色,比如美国、欧洲或英国的加密资产,但其本质都是可编程的智能合约。这意味着人们将通过比国界更重要的方式进行交流。随着跨国互动的持续增加,除非遭遇重大地缘政治危机,否则人类将逐渐转变为全球公民而非本土公民。届时,个人所在社区的重要性将超越其出生国的身份认同。

欧洲就是一个很好的观察样本。得益于互联网的帮助,欧洲人频繁跨国流动,国家概念正让位于更广泛的联盟。以Reddit社区为例,随机选取一个subReddit,其成员往往分散在全球各地——90%的参与者可能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这种高度分散的分布模式表明,如果能建立全球性的数字公民权利体系,并在网络层实现执行,将推动这一进程。

我认为人们最终会优先认同自己参与的社区,而非出生国。虽然国界仍然重要,但这种现状对人类长期发展并非好事。如果维持现有格局,未来30到50年内人类很难实现真正的繁荣。

Q:互联网亚文化的发展如何影响知识传播与社会共识?Web3技术将如何优化这一进程?
Juan Benet:互联网无疑促进了亚文化的繁荣发展。2016-2017年间,Larry Lessig与Cambridge Analytica首席技术官的一场炉边谈话(发生在剑桥分析丑闻之前)就探讨过这个问题:互联网正在催生大量分散的亚文化和社区,这些群体可能会扭曲主流观点,加剧社会的分化而非融合。这与1950-1980年代形成鲜明对比——当时全球主要分为西方阵营和苏联阵营两大意识形态阵营。

冷战时期,人们被迫在两个极端之间选择立场,社会舆论相对集中。而互联网带来了观点的扩散效应,同时也显著提高了知识获取的成本。这引发了一个重要问题:这些亚文化是否会走向极端孤立?还是说个体能够培养出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

以"地平说协会"为例,这类群体的规模确实在扩大。虽然现在掌握数学、物理、历史等学科知识的人数比过去更多,但互联网作为宣传工具的力量也不容小觑。关键在于,如果我们能帮助大众建立良好的认知框架,教会他们辨别真伪,互联网就能成为前所未有的知识传播利器。这本质上是个"软件问题"——既指技术界面,也指人们思维方式的"操作系统"。

历史上,印刷机、广播、电视等新媒介刚出现时,都被用于政治宣传。法国大革命时期,人们会盲目相信小册子上的内容;广播时代,民众也曾对电台播报深信不疑。但随着时间推移,人们逐渐学会了批判性思考。互联网也正在经历类似的过程。

Web3技术可以通过建立可验证的信息溯源机制来优化这个过程。就像印刷品最终发展出引用规范,广播听众学会交叉验证消息来源一样,区块链技术能帮助建立更透明的信息传播网络。当人们能够追溯信息的原始出处和传播路径时,辨别真伪就会变得更容易。这不是要消灭亚文化,而是要让各种观点在更健康的信息生态中竞争。

Q:从Web3概念提出到技术落地的五年间,哪些发展趋势超出了您的预期?
Juan Benet:我认为人类正在跨越互联网认知的门槛,大多数人会变得更加明智地辨别信息的真伪。虽然中间可能会经历一些混乱期,但这种认知升级的浪潮是不可避免的,我对此非常乐观。  

Tom:您的观点很有启发性。我还记得您在2018年那场颇具前瞻性的演讲《Web3到底是什么?》。如今回看,您对Web3的认知发生了哪些变化?  

Juan Benet: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重看当年的演讲,我会更强调Web3的价值层。当时我对用户体验(UX)的演进持悲观态度,但事实上,创造者经济的转型和NFT的爆发速度远超预期。不过基础设施的进展仍落后于我的期待——比如至今我们仍无法在Web3中运行类似EC2实例或Cloudflare Worker的规模化服务,这意味着开发者还无法像在Web2时代那样自由构建系统。  

但令人欣慰的是,许多核心理念经受住了时间考验:数据确权的重要性、系统互联的价值,以及我提出的"读/写/信任"范式。或许未来一两年,我会以这个框架为基础重新探讨Web3的演进。感谢你让我回顾这段思考历程。

Q:Filecoin与IPFS如何构建Web3的存储基础设施?其与传统云服务的本质差异体现在哪些维度?
Juan Benet:IPFS是一种革命性的内容寻址协议,它使网络中的任何节点都能存储和提供内容。通过独特的CID(内容标识符)系统,每条数据都能获得全球唯一的哈希地址,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验证性。这意味着数据不再依赖特定服务器或权威机构,而是由整个网络共同维护。这种去中心化特性是Web3的基础架构核心。

与传统云服务的本质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首先是数据主权,IPFS实现了数据与应用程序的彻底解耦,使内容具备真正的可移植性;其次是抗审查性,即使部分节点退出或某些地区封锁网络,整个系统仍能持续运行;最后是经济模型,Filecoin通过加密经济学激励全球存储提供者参与网络,形成共享经济生态。

Filecoin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持久化存储层,解决了IPFS内容可能随时间消失的问题。其创新之处在于用市场机制替代中心化规划——存储定价由供需决定,任何参与者都能以最优成本提供服务。这与Web2云服务形成鲜明对比:在AWS或Google Cloud中,价值主要流向平台股东;而在Filecoin网络中,多数收益直接归属存储提供者。

我们正在推动的重大突破是将计算能力引入Filecoin网络。通过即将推出的FVM(Filecoin虚拟机),开发者可以直接在存储的数据上执行智能合约,实现真正的"数据就地计算"。这将彻底改变现有Web2服务后端处理数据的模式,为去中心化应用打开全新可能性。

标签:

上一篇:医疗公司Semler效仿MicroStrategy大举投资比特币
下一篇:量子计算机对比特币有威胁吗?2025年比特币安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