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Han专访:Gate十二年安全透明与合规进化之路

十二年,足以让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小学毕业,让一位大学毕业生从新人成长为社会中坚力量。对一家中心化交易所而言,这十二年更是经历了好几轮牛熊转换。从2013年的草创起步,到2025年横跨3600万用户、进军全球合规市场,Gate的故事已经延续了十二载。本次专访,我与Gate CEO Dr. Han深入对话,从创业初衷、产品战略,到合规布局、品牌升级与支付愿景,展开了一场关于坚持与进化的长谈。

Q:回顾您最初踏入加密行业的契机,是什么样的想法或事件促使您创立Gate交易所?

Dr. Han:2013年我算是无心踏入这个行业的。那时我刚毕业,从事物理相关的软件开发工作。偶然接触到比特币白皮书,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但我也在那时遭遇了比特币诈骗,这件事让我萌生了一个想法:一定要做一个既安全又透明的交易平台。

于是我自己写代码,花了两周时间搭建出一个交易平台。没想到一上线就吸引了不少用户。但一两年后,由于对市场认知尚浅,我们接连遭遇黑客攻击、用户资金安全等问题,压力非常大,甚至一度考虑放弃。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还清了债务,并把平台一步步做大。

Q:在Gate成立12年的历程中,您认为在实现安全透明交易所的目标上,哪些方面做得最突出?哪些领域仍在持续优化?

Dr. Han:安全和透明对我们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区块链本质是去中心化的,没有中心化机构来保证一切可靠,所以用户必须亲眼看到“代码”、“资金”和“储备”才能真正放心。在透明度方面,Gate 算是行业里比较领先的。2020 年我们率先推出了100%储备金报告,并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验证,同时呼吁其他交易平台也公开资产证明。当时其实没太多人关注这件事,直到2022年FTX崩溃之后,很多人才意识到交易平台的权力其实非常大。当然,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我们做到的是100%资产证明,下一步可能需要进一步提升交易数据的透明度——当然要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用户其实需要更多数据来建立信任,尤其链上服务本身是透明的,用户反而更愿意相信这种开放机制。

Q:Gate如何通过Alpha和xStocks产品打通CeFi与DeFi生态?这一战略带来了哪些突破性进展?

Dr. Han:我们一直在探索一种方式,既能利用中心化交易所(CEX)的便捷性,又能接入Web3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上的多样化资产。过去我们尝试过其他方案,但都难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后来我们推出了Alpha产品,让用户在中心化交易的同时,也能便捷地接触链上资产。这不仅提升了流动性,还使用户能在熟悉的CeFi环境中体验DeFi资产与应用。这样一来,CEX的资金可以安全托管,同时流动性也被引入DEX。尤其Gate以快速上币著称,但即便如此,速度仍不及DEX。传统的CEX方式无法满足这一需求,而Alpha直接解决了这一问题。

Q:Gate在衍生品市场取得市场份额第二的突破性成绩,背后的战略调整和产品优化体现在哪些维度?

Dr. Han:我们在产品的应用性和实用性上做了很大提升,花了一年时间打磨产品,同时引入更多做市商和流动性提供者,并与其他产品服务方合作推动交易相关产品的优化,最终促成了这样的增长。

Q:面对链上发行平台的崛起,Gate如何定位自身在代币上链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Dr. Han:链上发射平台确实发展得很成熟,像 Pump.fun 这类平台非常热门,它们每天能上线大量资产,但你会发现这些资产大多不太“严肃”,可能只是一个 meme、一张梗图或一个随意的名字就能发行。虽然数量庞大,但交易量和资产质量普遍不高。不过它们也有自己的优势,特别适合那些非常早期或规模极小的项目去尝试。

DEX 的发射平台每天可以上线成千上万个资产,但大多数流动性低、生命周期短。相比之下,CeFi 更适合那些“严肃项目”,能够提供更长期的流动性和更专业的客户服务。总体来看,行业确实在向链上发展,但 CeFi 和 DeFi 未来会共存,各自服务于不同类型的项目和用户需求。

Q:在获得美国28州金融牌照的合规进程中,Gate面临哪些核心挑战?如何构建可持续的合规体系?

Dr. Han:合规是一定要往前走的,这是长期战略。行业早期时,谁也不知道该如何规范,大概到2017、2018年,一些地区才开始建立规则。那时我们就已经在申请牌照了,最早是在欧洲的马耳他,后来逐步扩展到其他地区,包括美国。

美国牌照我们准备了四年,需要先向联邦政府申请,再逐个州去申请,最终才拿下了28个州的许可,另有10个州给予了“No action letter”,即不反对我们运营。整个过程耗时且成本高昂,除了组建法务和KYC/AML团队,还需要持续投入合规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任务,而是交易所生存的必备条件。

Q:Gate启用新域名和品牌升级的战略考量是什么?技术背景出身的管理者如何平衡产品与品牌建设?

Dr. Han:这部分并非规划已久,主要与我的背景有关。过去我过于偏重技术导向,认为只要产品好就足够,因此一直未能意识到品牌和营销的重要性。但后来我发现,好的产品也需要让更多人知道,正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既安全又透明,但必须让人知晓,于是开始与国际米兰、红牛等体育团队合作赞助,并更换域名让大家更容易找到我们,这些都是为了提升Gate的品牌辨识度。

Q:在用户量突破3600万里程碑的过程中,Gate如何应对FTX事件引发的信任危机?

Dr. Han:达到3600万用户确实花了我们很长时间。早期是最艰难的,既要建立知名度又要赢得信任,增长非常缓慢。但随着时间推移,增长逐渐呈指数级加速,越来越多人认识并信任我们。FTX事件对整个行业冲击巨大,它曾是市场中的耀眼明星,没人预料到它会崩塌。我们也没想到这样合规出身、源自华尔街的平台会出事,尤其当时我们还与FTX有合作,甚至交换过平台币。事件发生后,更大的影响是用户对中心化交易所普遍失去信任,整个CeFi行业都面临提币潮。但从长远看,这促使大家更重视透明度。幸运的是,我们早在2020年就推出了储备金证明机制(Proof of Reserves),并借此平稳渡过了这场危机。

Q:Gate在支付赛道的布局如何突破加密货币波动性难题?稳定币技术将如何重构跨境支付体系?

Dr. Han:支付一直是我们重点布局的领域。我们很早就开始构建支付系统,将各类加密货币封装成底层可用的支付方案,但推广过程非常困难,主要因为波动性太大,商家普遍难以接受。我们还为此搭建了基础设施帮助商户进行币种转换,虽然今年情况有所好转,但根本性突破还是依赖稳定币的崛起。

稳定币为跨境支付提供了天然解决方案。我们早期投入的支付基础设施,如今正迎来更广阔的应用场景。未来我们希望推动加密支付在更多实际场景中落地,让加密货币不再局限于投资领域,而是真正成为日常支付的一部分。

Q:作为技术转型的管理者,您如何构建领导力体系?哪些行业领袖对您的管理风格产生过深刻影响?

Dr. Han:有很多人都是我的榜样,教会我很多。我的父亲也曾创业,他会告诉我管理者需要具备怎样的性格和风格;我的博士导师也是一位出色的创业家,创办过几家公司并成功上市或被收购,他也传授给我很多创业相关的经验。此外,马斯克、Steve Jobs,以及台湾的黄仁勋等企业家,都给了我很多启发。

从技术转向管理,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最初我并不擅长管理,后来才意识到管理是一门学问,涉及财务、企业目标设定,以及如何凝聚团队等方面,都需要系统学习。现在公司已有两千多人,我学会刻意留出思考时间,不把会议排得太满,避免被会议压垮——一旦被会议淹没,思路就容易停滞。这就是我保持专注和冷静的方式。

标签:

上一篇:RGB协议如何通过UTXO和客户端验证重塑比特币资产发行?
下一篇:欧盟MiCA与迪拜VARA牌照:Web3企业合规布局欧洲中东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