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llish:合规驱动的加密交易平台进化之路

Bullish作为Block.one孵化的加密交易平台,以合规为核心战略,试图搭建机构与加密市场的桥梁。本文梳理其从EOS背景到全球牌照布局的进化路径,剖析与EOS社区的决裂、比特币储备财库的运作逻辑,以及冲刺纽交所背后的行业启示,展现加密平台在监管时代的生存范式。

一、起源与定位:从EOS母公司到合规先锋

Bullish的诞生,源于Block.one的战略转向。作为EOS公链的发起方,Block.one曾因42亿美元ICO募资备受瞩目,但EOS主网落地后的技术瓶颈与治理矛盾,促使其寻求新赛道。Bullish从创建之初便避开流量竞争,以合规为最高优先级,瞄准机构投资者与传统金融市场,这与Block.one摆脱“野蛮生长”标签、跻身主流资本市场的目标高度契合。  

平台初期获得Block.one注入的雄厚资源:1亿美元现金、16.4万枚比特币(当时价值约97亿美元)及2000万枚EOS,外部资本如PayPal联合创始人Peter Thiel等加持,进一步夯实了资金与资源基础。

二、合规路径:全球牌照与稳定币策略

合规化是Bullish发展的主线。成立初期,平台计划通过与上市公司Far Peak合并降低IPO门槛,估值一度达90亿美元,时任Far Peak CEO Thomas凭借纽交所背景搭建了传统金融沟通桥梁。但2022年美国监管环境变化导致合并终止,迫使Bullish转向亚洲与欧洲市场。  

在亚洲,平台于今年初获得香港证监会1类(证券交易)、7类(自动化交易服务)牌照及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在欧洲,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BaFin)批准其加密资产交易与托管资质。这种多地域布局,既规避单一市场风险,也彰显“全球合规加密金融枢纽”的野心。



稳定币策略上,Bullish选择“亲Circle远Tether”,交易量前列的稳定币交易对均以USDC为主,与USDC发行方Circle的合规背景及上市地位契合。随着USDT面临美国SEC监管压力,USDC凭借透明度优势交易量增长,2024年3月在中心化交易所达380亿美元,Bullish与Bybit合计占据约60%份额,凸显其在稳定币交易领域的影响力。
 

三、发展节点与挑战:全球化布局与技术选择

Bullish的发展并非坦途。合并上市受阻后,平台曾考虑收购FTX扩张,但未能成行。挫折反而加速全球化布局:全球员工约260人,超半数驻扎香港,其余分布于新加坡、美国与直布罗陀,形成以亚太为核心、辐射全球的运营网络。  

技术层面,Bullish未依托EOS区块链,而是独立构建交易系统,专注满足机构用户对安全性、稳定性与效率的需求。尽管未大肆宣传技术创新,但其市场表现已获认可: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累计交易额达1.25万亿美元,单季日均超25亿美元,其中比特币交易量1086亿美元,同比增长36%,显示在主流加密资产交易中的竞争力。

四、与EOS社区的纠葛:从共生到决裂

Bullish的诞生与EOS社区裂痕密不可分。Block.one在EOS后期的资源分配争议埋下隐患:承诺的10亿美元生态扶持资金未落实,反而将大量资金用于购买美债、囤积比特币及投资非核心业务(如社交产品Voice),引发社区不满。当Block.one宣布全力投入Bullish且与EOS技术、品牌彻底切割时,矛盾激化。  

2021年底,EOS社区发起“分叉起义”,撤销Block.one节点权力、发起法律诉讼试图收回控制权;2023年考虑硬分叉隔离资产,双方围绕ICO资金归属权的诉讼持续多年。2025年,EOS社区为切割历史,将公链更名为Vaulta,聚焦Web3银行业务,代币EOS更名为A,标志双方彻底决裂。




这场博弈折射加密行业“项目方与社区”的权力矛盾:Block.one凭早期融资转向新赛道,社区认为其背离初衷。Bullish虽被部分社区视为“背叛象征”,但Block.one却从中获利——16万枚比特币按价格计算价值约187.52亿美元,账面盈利超145亿美元,成为“资本运作优于技术理想”的典型。

五、财务实力:比特币储备与资本运作

Block.one的财务策略是加密行业独特样本。其将ICO募集42亿美元中的22亿投入美国国债,低风险保值;同时囤积16万枚比特币,成为全球持有比特币最多的私营企业之一。这种“保守投资+激进囤币”组合,既规避早期加密行业波动性风险,又通过比特币增值实现资产扩张。  

Bullish作为这一策略的延伸,合规路径与资产储备形成协同:合规性增强机构信任,雄厚资产提供抗波动“安全垫”。这与MicroStrategy等“比特币公司”不同——后者专注单一资产押注,Block.one则通过多元配置与合规布局,展现更复杂的资本逻辑。


 

六、现状与展望:冲刺纽交所的行业启示

2025年7月,Bullish正式向美国SEC提交IPO申请,计划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BLSH”),成为继Circle、Coinbase后又一冲击美股的加密公司。此举标志合规战略阶段性胜利,也反映加密行业向主流金融渗透的趋势。  

尽管IPO结果未定,Bullish的轨迹已为行业提供参考:监管趋严下,单纯依赖技术或流量的模式难以为继,合规化、机构化是连接传统资本的关键。而其与EOS社区的矛盾,揭示加密项目“去中心化理想”与“中心化资本”的深层冲突,这种冲突或将长期存在。  

未来,若成功上市,Bullish可能推动加密平台合规化竞争,促使更多玩家靠拢监管框架。其能否在传统金融规则与加密特性间找到平衡,将决定能否成为“华尔街正规军”,并影响行业资本化进程。

结语

Bullish的故事是加密行业从“极客理想”向“商业现实”转型的缩影。它以合规为矛,打破传统金融壁垒;以资本为盾,抵御行业波动风险。无论能否敲响纽交所钟声,其探索已重塑加密平台发展范式——合规能力正成为衡量竞争力的核心维度,这或许是行业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标签:

上一篇:BTC期货与现货投资差异在哪?普通用户如何抉择?
下一篇:比特币钱包:软件钱包与硬件钱包有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