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liquid围绕原生稳定币USDH发行权的竞标事件,不仅是其战略转向的关键节点,更反映了加密稳定币赛道的竞争变革。本文分析这场汇聚合规机构与DeFi项目的争夺战背后的技术、利益与治理博弈,以及对去中心化交易平台(DEX)发展的长远影响。
Hyperliquid的崛起:从交易平台到生态
Hyperliquid凭借自研HyperCore链的混合交易模式(链下计算+链上结算),在去中心化永续合约市场迅速崛起,单月交易量曾近4000亿美元,占据约70%市场份额,链上沉淀美元资产规模一度达57亿美元,主要依赖USDC等外部稳定币。
但过度依赖外部稳定币的问题逐渐暴露:稳定币储备利息流向中心化发行方,生态无法受益;单一稳定币的集中化风险与合规不确定性也挑战平台自主性。这一背景下,Hyperliquid启动原生稳定币USDH战略,试图将收益留存生态,强化HYPE代币价值支撑。
USDH竞标战:利益与治理的博弈
战略转向:从中心化发行到社区共治
早期Hyperliquid团队曾计划自行发行USDH并预留代币符号,但在社区对中心化治理的质疑下,转而通过公开竞标与社区投票确定发行方。官方放弃独占发行收益,以“Hyperliquid优先、生态对齐”为导向选择合作伙伴,吸引了Paxos、Frax、Agora等参与。
竞标者的差异化策略
- Paxos:主打合规优势,承诺符合美国《稳定币创新法案》与欧盟MiCA法规,计划将95%储备利息用于回购HYPE(测算年买盘近1.9亿美元),并依托PayPal等传统金融网络提供法币通道。
2. Frax:以“100%收益返还”为亮点,锚定自有稳定币frxUSD,储备为优质债券资产,利息通过链上合约直接分配给HYPE持有者,强调社区治理避免发行方干预。
3. Agora:联合Rain、LayerZero构建技术合规体系,承诺100%利息用于HYPE回购或社区基金,以“中立性”规避大型发行方的多链利益冲突。
4. Native Markets:依托Stripe收购的Bridge公司资质接入法币渠道,但Stripe参与稳定币链Tempo开发或引发利益冲突,可信度存疑。
社区选择:利益导向与价值认同
竞标期间,社区讨论聚焦于收益透明度、代币赋能效果及合规风险。Paxos的合规与资源整合能力获传统金融背景用户认可,Frax的“零抽成”模式更受DeFi原生社区青睐。最终,Frax凭借让利力度与链上治理透明度,在社区投票中胜出。
USDH落地与生态影响
USDH的上线与机制运行
竞标后,Hyperliquid与Frax快速推进USDH发行,以frxUSD为储备实现1:1锚定,支持Hyperliquid双链原生交易。所有储备利息通过链上协议自动分配给HYPE质押者,收益流向实时可查。上线后HYPE质押量显著提升,生态形成“交易-质押-收益”正向循环。
生态结构重塑与竞争格局
USDH打破了USDC在Hyperliquid链上的垄断,Circle随即宣布发行原生USDC,形成多稳定币共存格局。同时,Hyperliquid借助Frax生态引入更多DeFi项目,扩展衍生品交易对。数据显示,USDH上线三个月内,链上稳定币流通量突破70亿美元(USDH占比40%),HYPE市值增长超60%,平台日均交易量维持150亿美元以上。
行业示范效应与稳定币2.0叙事
Hyperliquid案例引发行业效仿,dYdX、GMX等衍生品平台启动自有稳定币计划,强调收益与治理结合;中心化交易所也探索社区共治稳定币,平衡合规与去中心化需求。这标志着稳定币行业从“发行方主导”向“生态共益”转型,“稳定币2.0”的发行权分散化、收益透明化、治理社区化特征逐渐显现。
挑战与未来展望
USDH落地虽取得阶段性成功,但仍面临挑战:Frax的去中心化储备模式需应对市场波动,利率环境变化或债券信用风险可能影响frxUSD锚定稳定性;USDH作为非美元储备稳定币,可能面临监管审查,需在去中心化与合规间寻找平衡。
未来,Hyperliquid或聚焦三方向:深化与Frax合作,通过LayerZero实现USDH跨链流通;升级HYPE治理功能,推进DAO机制实现社区自治;探索“稳定币+衍生品+DeFi”闭环,开发合成资产、算法借贷等工具提升生态活跃度。
这场USDH争夺战本质是加密生态对传统金融权力结构的重构尝试。Hyperliquid通过将发行权交还社区,不仅解决收益外流与中心化风险,更开创“技术+治理”驱动的生态模式。其能否平衡合规、安全与去中心化,将决定“稳定币2.0”叙事的持续性,也为加密行业勾勒未来金融体系的可能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