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加密市场暴跌之际,以太坊基金会成员、Geth开发负责人Péter Szilágyi在社交平台发表了一番引人深思的言论。他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加密行业价值的质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选错了行业。"我经常思考我们到底为人类创造了什么价值,"这位核心开发者坦言,"价格上涨时大家都在讨论买跑车,下跌时生活就被摧毁——这本质上就是个赌场。"
1. 以太坊核心开发者自曝行业价值怀疑
8月5日加密市场暴跌之际,以太坊基金会成员、Geth开发负责人Péter Szilágyi在社交平台发表了一番引人深思的言论。他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加密行业价值的质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选错了行业。"我经常思考我们到底为人类创造了什么价值,"这位核心开发者坦言,"价格上涨时大家都在讨论买跑车,下跌时生活就被摧毁——这本质上就是个赌场。"
2. 对比SpaceX揭示加密行业价值创造困境
Szilágyi将加密行业与SpaceX进行尖锐对比:"SpaceX无论成功发射还是爆炸,都在推动人类进步。而加密行业呢?"他指出,行业最大的问题是普遍缺乏价值创造,大多数人只想成为下一个Vitalik,却没人真正构建有用的产品。"这本质上是一场巨大的财富转移游戏,而非价值创造,"他总结道,"如果继续这样,整个系统崩溃也不会损失什么。"
3. 质疑加密市场本质是财富转移游戏
这种价值虚无感并非个例。一项小范围调查显示,许多从业者正考虑"退休",行业老人普遍躺平。一位交易平台客户经理直言:"大多数投资者就是赌徒。"某项目创始人也承认,最初想做出圈产品是天真的想法,现在行业更看重叙事和社区运营,甚至"被迫"采用庞氏机制。正如一位从业者所说:"我们早没了理想主义,现在工作纯粹为了赚钱,赚到就跑才是上策。"这种普遍存在的价值迷茫,折射出加密行业最根本的身份危机。
从业者集体陷入价值迷茫:理想主义消亡实录
1. 行业老人坦白从良:工作只剩赚钱意义
在加密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们正经历着深刻的价值危机。一位以太坊基金会成员公开质疑行业价值,坦言经常怀疑自己是否选错了赛道。这种情绪并非个例,调查显示,许多资深从业者正在考虑"退休"或淡出行业。他们坦言,早期对区块链的理想主义已消磨殆尽,现在的工作纯粹是为了赚钱,将行业本质视为一场"巨大的财富转移游戏"。
2. 创业者自嘲被迫设计庞氏机制
创业者的处境同样尴尬。某项目创始人坦言,最初怀揣着打造出圈产品的梦想入行,却发现现实残酷得多。在阶段,行业运行逻辑是"叙事>社区>抱大腿>产品",即便是产品开发也不得不融入庞氏机制以求生存。头部加密VC Paradigm等机构甚至成为了"造盘高手",让寻找真正产品市场契合点(PMF)变得遥不可及。
3. 交易平台直击赌徒众生相
交易平台的一线工作者们见证了最真实的行业生态。一位客户经理直言,在她接触的投资者中,多数都是纯粹的赌徒——赚钱时目中无人,亏损时扬言维权。这种赤裸裸的投机氛围让从业者感到疲惫,K线图成为行业唯一的脉搏,其他一切不过是合理化交易行为的伪装。正如观察者所言:"赚了钱就跑"已成为这个价值迷茫时代的生存智慧。
加密羞耻症候群:为何从业者总爱藏身份?
1. 揭秘行业社交马甲文化
在加密行业,许多从业者习惯隐藏真实身份,这种现象被称为"加密羞耻"。他们对外交流时常用"酒吧老板"、"美股投资者"等马甲身份,一方面是自我保护,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避免来自外界的偏见审视。在大众眼中,这个行业仍被贴上"割韭菜"的标签,使得从业者不得不采取这种社交策略。
2. 对比传统金融羞耻现象
这种职业羞耻感并非加密行业独有。传统金融领域同样存在类似现象,正如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李峰所言,一些金融从业者开始产生职业羞耻感,认为金融业似乎不是硬核科技,而是可有可无的交易成本。加密行业的这种羞耻感实际上已经存在多年,只是随着行业整顿变得更加明显。
3. 解析行情波动与社会认可度关联
加密从业者通常只在两种情况下会公开身份:一是行情大涨时,因为"底气是涨起来的";二是获得主流认可时,比如SEC通过比特币现货ETF,或是马斯克、特朗普等名人公开支持比特币。这种现象揭示了行业价值认同与社会认可度之间的紧密联系,也反映出加密资产仍渴望获得更广泛的社会接受。
破局者指南:加密如何走出价值迷宫?
1. Vitalik呼吁构建真正影响力应用
以太坊联合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在最新演讲《以太坊的下一个十年》中提出关键观点:开发者应该勇于探索,构建能对世界产生实际影响的应用。他强调,区块链应用不应简单复制Web2模式,而需要前瞻性地结合未来技术趋势。Vitalik预测,到2034年,计算设备将不再局限于桌面和移动端,可穿戴设备、本地化AI和AR技术将成为主流。这一愿景为加密行业指明了突破价值困境的方向。
2. 区块链与AI/AR技术融合前瞻
区块链本质上是对生产关系的革新,而非生产力变革,这导致其价值创造过程往往缺乏即时反馈。要实现突破,加密技术需要积极与AI、AR等新兴生产力技术融合。这种跨领域结合不仅能拓展区块链的应用场景,还能为其价值创造提供更直观的证明。例如,可穿戴设备与区块链的结合可能催生新型数字身份系统,而本地化AI与智能合约的融合则可能创造更高效的自动化服务。
3. 稳定币跨境支付实战案例解析
实践中,稳定币已经在全球支付领域展现出变革潜力。一个典型案例是非洲Safari狩猎团的支付困境:传统银行系统的高额手续费和漫长处理时间让参与者苦不堪言,而稳定币USDT/USDC提供了即时、低成本的解决方案。类似地,中东国家正通过参与中国央行主导的mBridge项目探索CBDC跨境支付。这些实际应用证明,当加密技术解决真实世界的痛点时,其价值主张将获得更广泛认可。
黎明前的黑暗:加密行业价值进化启示录
1. 剖析行业早期技术成熟曲线
加密行业仍处于技术成熟曲线的早期阶段,与互联网等成熟行业相比,我们仍处于探索期。正如比特币诞生十余年来所经历的,这个行业注定要经历泡沫破灭、大众质疑的黑暗时刻,然后才能浴火重生。技术叙事的空中楼阁与MEME币的流行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行业尚未找到真正的产品市场契合点(PMF)。
2. 反思基建与应用失衡困局
加密生态面临的核心矛盾是基础设施过度建设与实际应用严重不足。除了比特币和稳定币等少数成功案例,大多数项目仍停留在技术概念层面。以太坊联合创始人Vitalik指出,开发者不应简单复制Web2模式,而应探索能产生实际影响的创新应用。这种基建与应用的失衡导致行业价值创造乏力,更多表现为财富转移而非价值增长。
3. 展望全球支付革命实践路径
在跨境支付领域,加密技术已展现出变革潜力。从非洲狩猎团的USDT支付案例,到沙特加入中国主导的mBridge项目,稳定币和CBDC正在重塑传统跨境支付体系。与陈旧的Swift系统相比,区块链支付解决方案在效率、成本和包容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这些实践表明,加密技术要创造真实价值,需要与具体应用场景深度结合,而非停留在概念炒作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