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FSC新规:VASP须2025年9月底前完成AML登记否则面临刑事处罚

台湾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FSC)祭出重拳,针对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VASP)推出全新监管框架。根据2024年7月完成修订的法律,FSC已起草新规,要求所有加密货币企业必须在2025年9月底前完成反洗钱(AML)合规登记,否则将面临最高两年监禁及500万新台币(约15.6万美元)的刑事处罚。

image.png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取代了2021年7月实施的现行AML规定。FSC特别强调,无论企业是否已完成现有合规申报,都必须重新完成VASP登记流程。新法规于2025年1月1日正式生效,给予行业约9个月的过渡期。

台湾金融科技协会秘书长Kevin Cheng律师指出,新规将从根本上改变行业生态。除传统的AML要求外,监管范围已扩展至管理团队资质、交易安全、用户资产保护和信息安全等多个维度。这意味着台湾加密行业正加速向持牌金融机构的运营模式转型。

与此同时,FSC完成加密资产特别法草案,并于2025年6月提交行政院审议。2024年6月刚成立的台湾加密行业协会,也将在政府指导下制定行业自律规范。这一系列举措预示着台湾加密市场即将迎来深度洗牌与规范化发展。

VASP合规倒计时:2025大限将至,不登记或坐牢?

台湾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FSC)最新规定显示,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VASP)必须在2025年9月底前完成反洗钱(AML)合规登记,否则将面临严厉处罚。新法规于2025年1月1日正式生效,给予业者9个月的缓冲期完成登记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新规取代了2021年7月实施的旧版反洗钱法规。FSC特别强调,无论是否已完成现有合规申报,所有VASP都必须重新遵守新规并完成登记流程。这显示出监管机构对加密行业合规要求的全面升级。

违规后果相当严重:未按时登记的业者可能面临最高2年监禁,并处最高500万新台币(约15.59万美元)的罚款。加密货币律师Kevin Cheng指出,新规实施后,不合规运营商将直接面临刑事责任,而合规运营商则需要承担更严格的监管义务。

从基础合规到全面监管:FSC如何把加密行业纳入金融体系?

1. 合规义务升级:管理团队资质要求

台湾FSC的新规不仅延续了原有的反洗钱要求,更对VASP管理团队提出了明确的资质标准。这意味着未来加密企业的高管团队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资格,行业人才门槛将显著提高。

2. 新增监管维度:交易安全/资产保护/信息安全

监管范围已从单一的反洗钱合规扩展到三个关键领域:交易系统安全、消费者资产保护和信息安全防护。这些新增要求将迫使企业投入更多资源建立完善的风控体系,确保用户资产和数据安全。

3. 行业向持牌金融机构模式转型的趋势

正如台湾金融科技协会秘书长Kevin Cheng所言,新规正在推动整个行业向持牌金融机构的运营模式转变。这种转型不仅体现在更严格的准入条件上,还包括持续运营的各项合规要求,使加密行业逐步向传统金融的监管标准靠拢。

加密行业洗牌开始:合规成本飙升,持牌经营成新门槛?

随着台湾FSC新规的出台,加密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准入门槛提升。根据规定,所有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VASP)必须完成反洗钱合规登记,否则将面临最高两年监禁及500万新台币罚款的刑事处罚。这不仅提高了合规成本,更将行业准入门槛推至新高度。

新规对中小企业造成显著冲击。除传统的反洗钱义务外,企业还需满足管理团队资质要求,并承担交易安全、消费者资产保护及信息安全等新增责任。这些持续运营要求使得合规成本大幅攀升,中小型业者将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为行业带来了更强的法律保障。台湾金融科技协会秘书长Kevin Cheng指出,这种监管框架使加密行业逐渐向持牌金融机构模式靠拢,提升了传统金融领域大型投资者的参与意愿。这种制度性保障正在改变行业生态,推动市场向更规范的方向发展。

台湾加密监管升级:自律规则先行,特别法案即将落地?

2024年6月,台湾加密行业迈出重要一步——在政府指导下成立了行业协会,旨在制定行业自律规则。这一举措被视为监管框架演进的开端,为后续立法奠定基础。

台湾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FSC)正在积极推进加密资产特别法的制定工作。根据规划,该法案草案于2025年6月提交行政院审议。这标志着台湾加密监管正从行业自律规则向正式立法层面迈进。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监管演进并非一蹴而就。台湾早在2021年7月就实施了针对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的反洗钱法规,而即将出台的特别法案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级监管框架。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既考虑了行业发展现状,也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适应新规的缓冲期。

标签:

上一篇:Circle:稳定币合规先锋的生态进阶
下一篇:币安 Alpha上线MiL .k(MLK)代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