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MakerDAO基金会首席执行官鲁尼・克里斯坦森(Rune Christensen)在Devcon 5大会上宣布,将于今年11月18日正式推出多重资产抵押及储蓄费率机制。与USDT、USDC等由第三方机构担保发行的稳定币不同,MakerDAO所发行的锚定美元稳定币DAI,是基于以太坊智能合约,通过将加密货币超额抵押于债务担保合约中而产生。此前,DAI仅支持以以太币作为抵押品。
Q:为实现多重资产抵押机制,MakerDAO团队在过去五年重点突破了哪些技术与治理难题?
Rune Christensen:我们为多重资产抵押DAI(MCD)已经努力了五年。目前MakerDAO正在审核七种不同的代币,包括ETH、REP、BAT、0x、DGD、OMG和GNT等。至于先推出哪种代币,需要等待持有MKR代币的持有人投票决定。我呼吁社区在11月15日之后就可以开始参与投票。
Q:DAI储蓄费(DSR)机制的设计逻辑是什么?其利率形成机制与传统金融工具有何本质差异?
Rune Christensen:除了确认新的抵押资产,MakerDAO还推出了DAI储蓄费率(DSR)功能。用户只需将DAI锁定在智能合约中,仅通过持有即可获得利息。根据官网数据,目前DAI的市场流通量约为8531万美元,而我们认为这一新机制将推动DAI流通量出现爆发式增长。在会场上,我将DSR与Coinbase提供的USDC 1.25%年化收益率进行了比较,并指出DAI的储蓄费率应会高于USDC的1.25%。不过其利率会随市场波动而变化,具体取决于未来DAI在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状况。
Q:如何构建去中心化央行与商业DeFi平台的协同关系?该模式与传统金融体系的双层运营有何异同?
Rune Christensen:以太坊上的DeFi借贷平台如Compound和dYdX正在快速发展,其中DAI是最受欢迎的借贷资产之一。我们并不将这些平台视为竞争对手,相反,它们有助于DAI稳定费的稳定。MakerDAO扮演着去中心化央行的角色,负责货币供给,而DeFi平台则类似于商业银行,负责推出各类金融产品。这一模式与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双层运营体系"有相似之处:中国人民银行先将数字货币兑换给商业银行或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向公众提供兑换服务,正如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所阐述的。
Q:储蓄费机制如何通过市场供需调节实现DAI价格稳定?该机制与传统央行利率政策的调控逻辑有何区别?
Rune Christensen:过去一个月DAI价格在0.99至1.02美元间波动。
目前MakerDAO仅通过调整稳定费来维持DAI价格接近1美元,而储蓄费(DSR)的推出将为价格稳定提供新工具。正如潘超所言,储蓄费通过激励用户持有DAI来增强价格稳定性。虽然具体调控方式尚未明确——是否像传统央行那样通过利率控制货币供给,或是采用其他方式调节储蓄费率——但我在Devcon 5大会上确实暗示将推出新的治理机制,以简化和激励MakerDAO的投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