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 Zhu专访:从以太坊信徒到新公链布道者的认知转变

质疑以太坊和L2的Su Zhu一下子站到了以太坊社群的对立面,千夫所指。Su Zhu的真实想法如何?为何他从以太坊的坚定支持者转变为质疑者?新公链的机会在哪里?本期对话将为您解答。本文源自于Paradigm合作研究员Hasu对话Su Zhu的Podcast音讯,由动区专栏作者深潮的社群志愿者进行整理、编译。

Q:回顾您从以太坊坚定支持者到质疑者的转变历程,这一过程中您经历了哪些关键认知变化?

Su Zhu: 这些年我的形象被媒体塑造得过于概念化。2019年前后,我是一个非常专业的以太坊和比特币信仰者。但随着这两年市场发展,我的粉丝量增长了20倍,我也逐渐进入了其他领域。现在我喜欢做分析,尤其热衷于作出预测,其中包含了一些对比特币和以太坊不太乐观的观点,这些观点常常不被他人接受,导致我被描述得像一个恶棍。

例如,我现在认为以太坊的GAS费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以太坊社群的早期进入者却认为高GAS是理所当然的,甚至视之为永恒神圣的真理。我发布了一些批评以太坊GAS的推文,这些推文获得了超过15000个点赞,说明很多用户——尤其是新用户——非常赞同这一观点。这也表明这些新用户认为加密领域不应该只属于社群元老,而应当属于所有人。

Q:您如何评价以太坊社群对高GAS费用的认知分歧?这一分歧对加密领域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Su Zhu: 以太坊和比特币在架构理念上有相似之处,都强调Layer1应尽可能保持去中心化,再通过Layer2实现扩展,比如比特币的闪电网络和以太坊的Zk-rollup、Optimistic Rollup。这反映出用户既重视去中心化公链基础设施,也关注网络性能和社群质量。我并非否定以太坊元老们将高GAS视作“神圣真理”的观点,而是想指出:或许他们是对的,但与此同时,还存在许多其他更符合现实的真理。

Q:从机构投资视角看,新公链为何能获得超常回报?这反映了加密市场的哪些结构性变化?

Su Zhu:回想熊市时期,像Multicoin这样的机构,其加密货币投资理念与当时大多数基金截然不同。当时主流观点认为比特币和以太坊两条链已足够,但Multicoin却坚定投资新公链,尤其是那些能支持数十亿用户同时使用的公链,例如Solana。他们投资了许多在当时看来难以理解的项目,却在2021年获得了超常回报。观察去年行情,从4月至今,比特币和以太坊价格基本持平,而像SOL、AVAX等新公链代币却上涨了数十倍。这反映出加密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变化:早期机构敢于挑战共识,押注技术迭代和用户增长的新方向,而市场奖励了这种前瞻性。新公链的崛起不仅体现了技术范式的转移,更揭示了市场对高性能、低成本基础设施的迫切需求,以及资本从价值存储向应用生态的迁移趋势。

Q:Metamask数据显示半数用户选择BSC这一现象,揭示了加密生态怎样的深层规律?

Su Zhu: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目前使用Metamask的用户中,超过一半只使用BSC。这很大程度上说明人们更愿意参与新网络,因为他们可以享受到网络早期发展的红利。像我这样的比特币和以太坊玩家,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成为极端主义者——虽然作为以太坊社群的一员,我依然非常认可ETH是我们应该做大的资产,也认为比特币和以太坊是加密货币中最可靠的货币,拥有最好的发行机制和最去中心化的权力结构。

但问题在于,这并不能有效帮助网络吸引新用户。这也是为什么去年以太坊市值逐渐逼近比特币,同时新兴公链的市值也在不断接近以太坊。用户并不必然选择“最好”的公链,他们更看重的是参与感和早期红利,而新公链恰恰在这方面提供了更大的吸引力。

Q:以太坊面临的用户增长困境,与2017年比特币遭遇的挑战是否存在历史相似性?

Su Zhu:从活跃地址数量来看,以太坊现在的数据和2017年相比增长并不显著,甚至没有达到两倍。我们之前分析过,主要原因在于鲸鱼更倾向于选择以太坊,因为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更好,因此大量资金沉淀在以太坊上;但这也导致新用户更倾向于转向Layer2或其他新兴公链。以太坊目前的处境确实很像2017年的比特币——即使它们可能是最好的公链,新用户也不一定非选择它们不可。如果无法持续吸引新用户加入,我并不确定以太坊最终能否胜过其他公链。

Q:如何解读新公链用户快速增长背后的经济逻辑?这是否违背了加密精神的本质?

Su Zhu: 这恰恰符合乌托邦式的加密精神。如果你是早期以太坊或比特币的元老,持有一大堆币,自然希望更多人进场买你的币;但如果你是新用户,大概率会选择没有那么多“元老”的新公链。加密要发展,就需要源源不断的新用户加入。这轮牛市的表现与很多主流币元老的预测截然不同,比如很多人预测比特币会超过10万美元、以太坊超过6000美元,但事实并非如此。从4月开始,SOL涨了8倍,AVAX涨了6倍。

Q:您如何看待以太坊陷入的'创办人困境'?这种困境对公链创新力有何影响?

Su Zhu:以太坊目前的发展确实让我感到有些失望,我认为它陷入了一种"创办人困境"的局面。以太坊的元老们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他们确实证明了市场的潜力,但最终并未真正赢得市场。我仍然相信以太坊有很大的机会与比特币共同分享这个市场,但不是在当下。因为对于公链来说,新用户的获取至关重要,而以太坊目前无法做到这一点。

Q:从价值存储与网络扩展的矛盾视角看,以太坊为何难以同时兼顾两者?

Su Zhu:我认为以太坊因过度优化,已成为一个金钱优先的公链,也是唯一可能在价值存储方面与比特币竞争的标的。它与比特币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安全模型采用永久通货膨胀模式。而新兴公链从零起步,没有技术债务,无需像以太坊那样考虑如何超越比特币,唯一要做的就是吸纳更多新用户——这恰恰让它们成长得更快。

Q:以太坊社群出现的'傲慢'倾向,将对生态创新产生哪些潜在风险?

Su Zhu:我认为现在的以太坊社群有一种类似于当年比特币社群的傲慢。当人们成为亿万富翁后,想法通常是如何保持现状,而不是如何改变。相比之下,新公链的项目通常表现更好,因为那里的开发者还不富有,他们需要保持对创新的激情,并且致力于创造能让数百万人同时使用的程序。

Q:从技术债务与创新动力的视角,如何理解后发公链的竞争优势?

Su Zhu:后发公链没有技术债务,可以完全采用最新的技术方案。而以太坊目前的状态已经失去了足够的网络效应,既无法有效吸引新用户,也不具备良好的扩展能力。年初时,我与以太坊社群很多人交流,他们坚信Optimistic Roll-up能够发展壮大,成为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最终赢得整个市场。但现实是,搭建跨链桥需要七八天时间,做市商的操作也受到限制。

Q:如何解读Web2投资者进入加密领域带来的范式转变?这对公链竞争格局有何影响?

Su Zhu: 当Web2投资者进入加密领域,他们最看重的指标是网络成长率。如果他们已经投资了以太坊,他们会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新公链崛起的情况?如果以太坊只是在等待自己的扩容方案,那它听起来就更像比特币——稳健但增长缓慢。因此,这些投资者会考虑进行对冲,转而投资新公链。虽然目前许多新公链在去中心化方面做得还不够好,但我们要明白,即使是现在的以太坊,也被一些行业领袖认为并非完全去中心化。

Q:您提出的'屠龙者终成巨龙'理论,对加密生态的演进有何启示?

Su Zhu:世界上存在一种现象:一旦你变得富有,那么你说什么都是对的。当比特币持有者变得富有时,他们希望后来者学习他们的做法,其中一部分人甚至成为了比特币极端主义者。我认为,目前以太坊社群中也有一部分人正在走向非常极端的以太坊极端主义。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并非所有以太坊社群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如果这种文化氛围持续深化,以太坊最终的发展路线很可能会变得和比特币一样。

Q:面对认知盲点与决策失误,您对以太坊社群有何反思与建议?

Su Zhu:我记得当初和亚瑟聊天时谈到了LUNA,当时我们的态度是:LUNA不是建立在以太坊链上的,不值得重视。但事实恰恰相反,LUNA的市值比所有DeFi项目加起来还要高。我必须承认自己在看待事物时确实存在盲点,这个盲点主要源于我当时认为只有以太坊才是真正唯一的智能合约公链,因此才会做出这样错误的判断。回过头看,也正是这个因素导致我对SNX做出了错误的评估。

标签:

上一篇:闪电网络如何实现免信任的签名销售?
下一篇:比特币私钥丢失后如何应对?资产能否成功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