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1月11日,香港证监会正式批准了7家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允许其在香港合规开展虚拟资产业务。
OSL与Hashkey领跑:首家AMLO牌照与机构级服务突破
2024年4月19日,OSL数字证券有限公司成为首家获批基于《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条例》(AMLO)牌照的虚拟资产平台。一个月后,Hashkey Exchange也成功获得全牌照,成为香港首批合规虚拟资产服务商之一。
在业务层面,Hashkey Exchange推出了机构级综合服务HashKey Pro,为众安银行、胜利证券等机构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支持,累计交易量超过50亿港币。截至2024年11月,其资产管理规模突破100亿港元,累计交易量达5800亿港元。OSL则广泛布局虚拟资产现货ETF与RWA领域。
HKVAX后来居上:专注STO/RWA的蓝色经济合作
2024年10月4日,香港虚拟资产交易所(HKVAX)获得证监会颁发的第1类及第7类牌照,同时根据AMLO规定获发“经营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成为香港第三家受监管的虚拟资产平台。
HKVAX专注于证券型代币(STO)及实物资产代币化(RWA)服务。2024年10月18日,它与Fórum Oceano和Yacooba Labs签署蓝色经济证券型代币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涵盖代币化、分发、上市、交易和托管等环节。同年11月29日,HKVAX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聚焦技术基础设施、安全框架建设及STO/RWA服务。
4家机构同日获批:太极资本、云账户等巨头入场
2024年12月18日,HKbitEX、Accumulus、DFX Labs、EX.IO四家机构同一天获香港证监会批准,均获得第1类、第7类牌照及AMLO“经营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
- HKbitEX由太极资本集团推出,涵盖资本市场与财富管理、数字资产交易所和Web3 SaaS三大板块。
- Accumulus背靠中国500强企业云账户,其母公司累计服务了来自138个国家和地区的1.1亿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2024年营收达1084亿元。
- DFX Labs团队在区块链和金融科技领域经验丰富,首席运营官Simon Au Yeung曾任Blockchain Finance和BGE首席执行官。
- EX.IO的主要投资者包括新浪旗下的华盛资本集团、隆领资本和维信金科投资。
同日,香港证监会发布《致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通函》,为仍在排队的11家申请机构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指引,并计划在2025年初成立持牌平台咨询小组,系统化推动市场发展。
ETF革命:虚拟资产如何玩转实物申赎?
2024年4月,香港以惊人的速度批准了6支虚拟资产现货ETF上市。4月15日,香港原则上批准比特币及以太坊现货ETF;4月24日正式获批;4月30日,华夏香港、博时国际及嘉实国际旗下的6支ETF在港交所敲钟上市并开放交易。
与美国市场不同,香港的虚拟资产现货ETF采用了创新的实物申赎机制。这意味着投资者可以直接使用比特币或以太坊等虚拟资产来申购或赎回ETF份额,而不仅限于现金交易。实物申赎机制带来了显著优势:标的资产无需立即出售,降低了交易成本和流动性压力,同时为投资者提供了更灵活多样的投资选择。
交易首日,这6支ETF就募集了约20亿港元资金,首日总交易量达到8758万港元。截至2025年1月7日,香港3支比特币现货ETF在2024年的总交易量已达52.57亿港元。
与美国市场相比,香港虚拟资产ETF的市场占比也显示出积极信号。美国比特币ETF资管规模占其ETF市场的1.2%,而香港的这一比例为0.66%,两者差距并不悬殊。自上市以来,香港比特币现货ETF净流入约380枚BTC,总资管规模增长了66%。
这些数据表明,香港虚拟资产ETF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实物申赎等创新机制为传统投资者提供了更便捷的入场方式,有望吸引更多"老钱"流入,进一步提升市场流动性。
老钱入场进行时:31券商+36资管集体亮剑
香港虚拟资产市场正迎来传统金融机构的加速入场。截至2025年1月,已有31家券商完成虚拟资产1号牌照升级,可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
▌31家获批虚拟资产交易券商列表
同时,36家资产管理公司获虚拟资产9号牌照升级,可管理投资组合中虚拟资产占比超过10%的产品。
▌36家获批虚拟资产资管机构列表
这一持牌矩阵的迅速扩张,标志着香港金融市场对虚拟资产的大规模接纳。
老虎证券作为老牌券商代表,于2024年5月推出虚拟资产交易服务,提供18种虚拟资产的交易,并推出0.2%的超低手续费策略,展现出强烈的市场进取心。该公司早在1月就获得第1类牌照升级,3月又获批第9类资产管理牌照,形成证券交易与资产管理的双轮驱动。
胜利证券则凭借合规先发优势,不断拓展业务边界。2024年10月,该公司推出Victory VSG虚拟资产多策略基金,成为香港首家接受投资者以稳定币认购基金单位的持牌机构。同年11月,胜利证券又获证监会批准,可向专业投资者销售以现金结算的虚拟资产结构性产品,持续巩固其在创新业务中的领先地位。
这些机构的积极布局,不仅包括传统金融巨头,也涵盖新兴的Web3企业。它们共同构建起“合规+技术”的双重基础,为更多“老钱”——即传统资本——进入虚拟资产市场铺平道路。随着券商与资管机构的集体亮剑,香港正形成一个更加成熟、多元的虚拟资产金融服务生态。
现实世界大突围:RWA如何打破次元壁?
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正成为香港虚拟资产市场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其核心在于打破虚拟与现实世界的隔阂,推动资产与资金在两大体系间自由流转。通过区块链技术提升透明度与安全性,RWA不仅解决传统金融体系中的痛点,更具备盘活实体资产、吸引中小投资者、为实体经济注入流动性的潜力。
港府60亿多币种数码绿色债券全球首发
2024年2月7日,香港特区政府成功发售全球首批多币种数码绿色债券,总值约60亿港元,涵盖港元、人民币、美元及欧元。该批债券基于香港金管局与国际结算银行创新枢纽合作的Project Genesis项目进一步发展,在投资者参与、发行效率、标准化及信息披露四方面取得突破。结算及交收依托CMU系统,采用汇丰银行的HSBC Orion作为数码资产平台,多家国际金融机构参与发行筹备。
Ensemble沙盒四大主题:贸易融资到绿色金融
香港金管局于2024年3月启动批发层面央行数字货币(wCBDC)项目“Ensemble”,初期聚焦代币化存款。同年8月,Ensemble沙盒正式启动,首阶段试验涵盖四大主题:固定收益和投资基金、流动性管理、绿色和可持续金融,以及贸易和供应链融资。该项目旨在验证代币化资产、代币化存款与wCBDC之间的技术互通性,推动实际业务场景中的端对端测试。参与机构包括中国银行(香港)、汇丰、渣打、蚂蚁数字科技等知名企业。
稳定币沙盒三大玩家:京东/圆币/渣打入场
稳定币作为RWA的基石,其监管与创新同步推进。香港金管局于2024年3月推出稳定币发行人“沙盒”,并于7月公布首批三家正式参与者:京东、圆币、渣打。这些机构提出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支付、供应链管理和资本市场用例,次要场景覆盖Web3、游戏及虚拟资产交易。稳定币凭借可编程特性,有望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效率,并推动金融服务自动化和智能化。
同年12月,《稳定币条例草案》刊宪,提出严格的许可与合规要求,旨在平衡系统稳定与市场创新。
蚂蚁数科2亿光伏RWA:区块链+物联网革命
2024年12月,蚂蚁数字科技与协鑫能科合作完成国内首单基于光伏实体资产的RWA项目,涉及金额超2亿元。该项目以湖北、湖南两省的82MW户用光伏电站为锚定资产,通过区块链与物联网(IoT)技术融合,将电站运营数据及收益权打包形成数字通证。蚂蚁数科作为蚂蚁集团独立科技板块,与协鑫能科签署战略协议,拟在分布式光伏、储能、绿色金融及人工智能等领域深化合作,探索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融合路径。
2025决胜时刻:安全与创新的天平向哪边?
香港虚拟资产市场在2024年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仍面临挑战。一级市场方面,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对加密资产的筛选极为严格,高门槛虽然确保了合规和稳定,但也为新兴资产的进入设置了障碍。二级市场方面,由于中国大陆政策尚未开放,资金端主要依赖香港本地及海外用户,而海外用户资源已被币安、OKX和Coinbase等平台抢占,转移难度较大。
稳定币作为RWA的基石,其监管框架也在逐步完善。香港金管局于2024年3月推出稳定币发行人“沙盒”,7月公布京东、圆币、渣打成为正式参与者,应用场景涵盖支付、供应链管理和资本市场用例。12月,《稳定币条例草案》刊宪,提出严格的许可和合规要求,旨在保障系统稳定和消费者权益。然而,这些要求可能将较小或新兴市场参与者排除在外,初创公司或因高昂的审计费用和严格的治理要求面临困难。如何在创新与安全之间找到平衡,成为港府必须审慎权衡的问题。
展望2025年,伴随“老钱”对市场的逐步接纳,香港有望加速推动虚拟资产与传统金融的深度融合。只要找准保障安全与促进创新之间的平衡点,香港必然能在全球虚拟资产市场中迎来属于自己的黄金时刻。